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_第1页
1/11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_第2页
2/11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_第3页
3/11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1. 【防震减灾科普学问(记叙文 1500 字左右)】 防震减灾科普学问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霎时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精确 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究,我们有方法减轻地震所形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为提高宽阔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把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在群众中应加强对防震减灾学问的宣扬.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引见如下:地震发生的缘由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月里,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裂开,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自然 地震、诱发地震和人施工场地震,其中自然 地震次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裂开所形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 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 7%.塌陷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 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地震是常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 5 万多次,能形成破坏的有千余次,而七级以上能形成巨大灾难的地震约十几次.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球内部直接发生裂开的地方称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称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60 公里的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 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 300 公里的为深源地震.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纵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全都,岩石交替遭到推(压缩)或拉(膨胀)的作用.横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作剪切运动.纵波与横波相比,前者传播速度快,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五六千米,且强度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