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与大学之道(1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大学之大与大学之道陈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原总编辑、编审。籍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宣传与讨论,出版有《微言评高教》《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潮走笔》等专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专家,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的兼职(特聘)教授。 近一时期以来,社会舆论常有如今的大学是否存在“导向偏颇”“使命错位”“道德光环不再”等质疑声。用包容的心态看,尽管这些警示性言论有的失之偏激,但对高教界更深化思考大学何为、如何立足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的大学等基本问题,也是一种督促。鉴于此,我想不妨通过对何谓大学之“大”的多重梳理,让我们进一步感知感悟大学之道和大学正义。纵观已有的理论与实践探究,我将大学之“大”理出“八个大”,即大学之“大”在于大学使命之重大、大学理想之远大、大学精神之伟大、大学胸怀之阔大、大学文化之博大、大学学问之弘大、大学师爱之恒大、大学声望之高大。下面分别予以概要阐述:感悟大学使命之重大——初心不改 本性莫移 大学使命和责任担当是否重大或崇高,不是大学选尽华丽辞藻自我标榜、自封自吹的,而是历史给予、社会倚重、人心仰仗和大学承命扛责、知道行道、贡献奉献得来的。大家知道,国际上原先比较认同的大学使命,首先是保存和传授知识,再是发现和制造新知识。如今有不少发达国家的大学都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培育合格公民”和“培育人力资本”上,平实质朴中体现着社会大担当。在中国,党和国家更是给予大学培育各级各类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这是何等神圣而崇高,何况人们普遍认可当今大学还要担负科学讨论、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等职能。承担好这当中的每一项任务,都堪称高尚而荣耀,都将得到社会尊敬。然而,大学多项职能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应是主从不分、相提并论的。古人说:本立而道生。立本错乱,兴道必偏。联想到今日的大学,就是要明白一个道理:大学毕竟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大学越是职能多样化,越要坚守大学的正道: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不管大学的内涵和职能怎么变化,这一本性始终未变,也绝不能变。育人是天,教学为大。在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培育可靠接班人和高素养建设者的过程中,使各类优秀人才辈出,使各项事业的后继者更优更强,成为能够更好传承和促进人类文明的人,就是大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贡献,也是大学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