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制定〕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熟悉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同学熟悉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育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熟悉钟表》一课时,先让同学再让同学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同学戴上 12 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同学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同学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索、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学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必须要我们抓住时机,激励同学多动脑筋,勤思索。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同学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同学能通过思索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激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 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同学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 9 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兴奋,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小红旗'。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同学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依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同学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信任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培育孩子的生活施行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 100 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假如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假如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孩子的生活施行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熟悉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同学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同学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同学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同学在施行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朋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