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发现概念 体会概念 小同学的认知特征是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进行概念教学时,〔老师〕应尽可能将数学知识与同学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同学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同学的思维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 10%;六(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城镇人口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 12.5%让同学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同学依据上述的材料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再如:开始学习"角',老师凭借常见的直观实物(五角星、三角板等),帮助同学理解"角'的意义。 关于进展性概念,一般采纳课前预习、课堂复习的方式,让同学在已有知识和智力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概念去熟悉新的概念,使新概念在已有的概念中深化,产生新的知识,即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如,讲"比的化简'时为了讲清"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概念,可以引导同学回忆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道理,复习"最简分数'的概念,这样,同学很快理解了"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再进一步指出化简比的方法与约分方法相同,但要注意假如比的前项和后项有小数或分数,必须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这样,同学在学习中,就能找出新概念与已有的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探究概念 形成概念 当同学感知概念后,为了让同学准确把握概念,必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仔细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找准概念中的重点难点给同学讲解,帮助同学构建自己正确、清楚的知识框架。如显示倒数概念时,应重点强调"乘积为 1'、"互为'两个重点,让同学明白两个数互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一个数是不能称为倒数的。再如,什么叫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这里要抓住两点,①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②属性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明确了这两点就能迅速的推断出某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如7777.777、7.32132、2.20xx02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