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视数学的概念教学遵循"三贴近'原则,科学有序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教材中概念的出现多是直接给定。教学中假如老师对概念的引入不进行科学处理,而是直接向同学陈述概念内容,就会让同学有突兀感,同时也不利于对概念的深化理解和运用。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要贴近同学的经验世界、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同学的思维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同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才能更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灵活运用。如"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老师不能简单地依教材解读,可先展示立体模型,如长方体模型,引导同学去找其中各条棱的位置关系,当同学发现其中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老师就可水到渠成地点出"异面直线'的概念,然后再让同学找出教室的异面直线,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这既有利于同学加深对概念的熟悉,又让他们亲历概念发生过程。 又如,"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教学,无妨先让同学回忆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引导同学发现这些距离的共同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同学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最短?假如存在,有什么特征?经过探究,得出假如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就得到"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 掌握概念的表述方式,深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分析条件,抓关键词语剖析概念 如函数概念中的"任何'与"'是关键词,要重点剖析。关于y=x3 和 y2=x,前者可以称 y 是 x 的函数,后者就不能称 y 是 x 的函数。因为关于任何一个 x,不是对应 y。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又如学习正棱锥概念后,可就条件变化进行逆向提问启思:(1)侧棱相等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不一定)(2)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不一定)(3)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不一定)这样对正棱锥的概念更清楚了。 2.由浅入深,层层深化地剖析概念 有些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很难一步到位,可引导同学对概念进行分层递进剖析。如三角函数的定义,可进行以下三个按部就班、不断深化的剖析开掘:(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并由此概念衍生出:(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三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