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会、家庭沟通机制一、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领导小组,家校、学校与社会联系领导组由校长、德育分管领导、班主任代表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沟通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加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制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沟通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讨论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做法有: ① 校级进行的讨论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有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讨论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 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老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老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 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 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xx、短信平台、电子邮箱、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通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