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教程北京大学目录•实验室安全概述•化学品安全知识•实验室设备安全操作•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与卫生•实验室安全检查与评估01实验室安全概述Chapter维护实验设备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和设施都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工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还会影响科研和教学的正常进行。保障人身安全化学实验室涉及各种危险品和实验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的首要条件。防止环境污染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公众健康。因此,实验室安全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措施。实验室准入制度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进行严格管理,建立采购、使用、储存和废弃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范,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操作和实验后处理等各个环节,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安全性。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03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01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02安全责任制落实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02化学品安全知识Chapter123具有猛烈爆炸性的物质,如炸药、雷管等。爆炸品在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甚至引起爆炸,如氢气、氧气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的液态物质,如汽油、酒精等。易燃液体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01易于燃烧或遇水、受潮时易于燃烧的固体物质,如硫磺、火柴等。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02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遇酸、碱或受热、受潮、撞击时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03进入人体后,能与机体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进而危害生命的物质,如氰化钾、农药等。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线,如镭、铀等。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如硫酸、盐酸等。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腐蚀品放射性物品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性质的化学品混放引起事故。同时要保持储存场所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阳光直射。在使用化学品前,必须了解其性质、危害及应急处理措施。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储存规范使用规范化学品储存与使用规范疏散与隔离0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个人防护02参与处理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应急处理03小量泄漏时,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03实验室设备安全操作Chapter在使用实验设备前,必须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清洁、干燥、无油污,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在操作高压、高温等危险设备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严格遵守高压、高温等危险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步骤正确无误。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禁止分心或做与操作无关的事情。操作完成后,要及时关闭电源、气源等开关,清理现场,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