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本科院校扩招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课程内容落后无法与市场需求接轨以及毕业生的择业观不明确是关键因素。中国高等教育也在经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凸显为中国当前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难;认识;思考 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是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成,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毕业生就业难,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对错位 许多职业技术院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在专业设置上不是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而是等、靠政府下指令,习惯于向上伸手,希望政府能出台保护学校的政策,企盼上级用行政手段去解决市场经济条件的招生就业问题,使学校丧失生机与活力。而且有些学校以开办新专业为时尚,相互攀比,看谁开的多,只看社会需要,不顾自身条件,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结果造成热门专业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部分高职专业设置时名称不法律规范、特色不明显,例如有些高职院校设置英语、临床医学专业,都相应改名为应用英语、临床医疗技术,以此来体现高职特色。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沿用原有的普通高校的体制,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要面对经济建设社会进展需要为主战场,因此专业能力标准要有企业、行业主导来制定。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专业设置的方针、区域专业设置的布局规划、政策的制订、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和实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体制建立及完善等。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假如专业设置不以快速变化的市场为导向,将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学生就业。是学校能否较好地服务于社会,能否进展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部长指出:“要使高职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应及时地调整专业,适应各地不同时期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就现行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机制和根据而言,学生就业是与专业设置相统一的。根据市场岗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