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加强概念教学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纳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熟悉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 1 厘米和 1 米,使得孩子们在估量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老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同学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老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关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化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开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同学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关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加 教学《熟悉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同学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同学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在积存感性熟悉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让钟表爷爷来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的心立即专注地进行于课堂上。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4.动手拨时间。5.动脑画时间(此时在前几项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出示一些没有数字的钟面,只有 12、3、6、9 四点的钟面,让孩子们对时针、分针的位置进行估量)。 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