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医基础知识(内附图文、表格)目录•中医基本概念与理论•诊断方法与技巧•中药基础知识•针灸推拿治疗原理及操作•养生保健与食疗方法•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01中医基本概念与理论Chapter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远古时期历代发展近现代传承经历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近现代以来,中医在传承精华的同时,不断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新发展。030201中医起源与发展阐述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中医认识疾病、防治疾病的总纲领。阴阳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脏腑学说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脏腑与经络的关系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相互关联,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全身,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血气津液神气血津液神02诊断方法与技巧Chapter01020304观察患者精神意识状态和机体反应能力。望神观察患者面部颜色和光泽,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望色观察患者形体与姿态,判断体质强弱和病情性质。望形态观察头部和面部五官的形态和色泽,判断脏腑功能和病情。望头面五官望诊辨别患者语声、呼吸、咳嗽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判断病情。听声音辨别患者身体及其排出物的气味,判断病邪性质和脏腑功能。嗅气味闻诊01020304问寒热询问患者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判断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问头身胸腹询问患者头部、身体、胸腹部的感觉,判断病位和病情。问汗询问患者出汗的情况,判断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失调的程度。问饮食口味询问患者饮食和口味的情况,判断脾胃功能和病情寒热虚实。问诊通过切按患者的脉搏,判断脉象变化,了解病情寒热虚实和脏腑功能。通过按压患者的身体部位,了解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等情况,判断病情。切诊按诊脉诊03中药基础知识Chapter包括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等;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等。中药性能中药分类中药性能与分类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补益药常用中药介绍01020304如麻黄、桂枝等,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用于治疗感冒等表证。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用于治疗热证。如茯苓、薏苡仁等,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用于治疗湿证。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益气血阴阳的作用,用于治疗虚证。十九畏指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八反指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妊娠禁忌指某些中药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中药配伍禁忌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要点一要点二服用方法一般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者宜小量频服;丸散等固体药剂宜用温开水送服;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宜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饭后服;治疗疟疾的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治疳积的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不拘时服等。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04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