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育(4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讨论指出,0―3 岁是智力进展的最快时期;而 3―6 岁是人的个性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谚语也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所以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不良习惯也势必影响孩子的前途。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对待孩子吃饭问题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幼儿吃饱的层面上,更要注意培育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且龋齿、肥胖症这两种幼儿的多发病,与饮食卫生习惯都有着直接的联系,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 首先,我们需要培育幼儿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按时定位饮食,餐前有准备。 按时饮食就是小朋友每天吃饭要有个相对规律的时间,不能今日 5 点吃饭,明天改 6 点,后天再换成 7 点,这样很不利于消化吸收,长期以往,还会导致小朋友患上胃病。因为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支配的。我们的胃肠道也不例外。每当食物进入口腔后,大脑便发出信号使消化液大量分泌,胃肠道开始蠕动,以使各种营养素在此得以充分的消化吸收利用,提供各个营养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然后有一段休息时间等待着下一次的进食。假如吃饭不规律,久而久之便淡漠了大脑对进食的强烈刺激。消化液分泌减少了,胃肠活动被打乱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孩子也整日处于不饥不饱的状态下,既没有饥饿感也没有食欲,于是便出现了厌食、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时即使提供的食物营养价值高,也得不到很好地消化和吸收,从而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定位饮食是指家长要为幼儿提供相对稳定的进餐环境,并且督促幼儿在一处完成饮食。 餐前有准备,指要吃饭前,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与吃饭关联的事:如抹桌子、摆筷子等,幼儿在这一系活动中,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使食欲大增。 2、进餐时环境宁静,心情愉快集中精力细嚼慢咽。 在吃饭的时候,家长要提供给幼儿专用的茶杯、碗筷等,要给孩子制造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使孩子能愉快地吃饭。为了使孩子能专心吃饭,凡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玩具、图片都不宜放在餐桌上,要收起来。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幼儿只好集中精力进餐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要保持进餐的环境宁静、心情愉快、不能在幼儿进餐时向幼儿提问,包括向幼儿询问在幼儿园的情况等,应避开与幼儿提及与吃饭无关的问题。孩子也不能拿着玩具边吃边玩,或边说边吃,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因为消化器官的活动和消化液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