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运动中运动量的推断(10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幼儿运动中运动量的推断一、关于运动量1、什么是运动量。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运动量是影响运动强度的首要因素。结合运动强度对运动量的影响,可以推断出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也就越大。幼儿在 3—6 岁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正常心率为 120 次/分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缓;然而每个人的心率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最大心率(又称极限心率),3—6 岁幼儿的最大心率约为 210 次/分左右。幼儿心率越快则说明幼儿运动强度也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心率的变化来推断幼儿运动强度的大小,从而对运动量达到科学的监测和调控。2、影响运动量的因素运动的密度也称练习密度,是指在一次体育运动中,幼儿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与运动总时间的百分比。可以用公式:练习密度=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之和÷运动总时间×100%。运动的密度越大,表明运动量相对越大。结合 3 — 6 岁幼儿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特点,在安排其运动负荷时,练习的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但间歇次数应多,运动密度不宜过大。影响运动量的其他因素,包括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幼儿运动时间和项目与幼儿生理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幼儿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容量较小,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调节还不够完善。所以,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要适宜。一般幼儿对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运动,如 60 米、100米和 200 米跑,各种活动性游戏,徒手操及哑铃等力量练习等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而对一些长时间紧张性运动、重量过大的力量练习及对身体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纳。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推断幼儿生理负荷是否合理,是一项由内而外的综合考评机制。它需要通过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等全方面监测后,才能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调控。然而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没有条件进行各项监测与分析,因此也可以通过它们所展现出来一些表象对其进行快速的推断和调控,如实时心率、出汗量、面色以及呼吸频率等。我们认为低强度运动中幼儿心率为 130 一 150 次 / 分,中等强度运动心率为 150 一 170 次 / 分,高强度运 动心里为 170 一 190 次 / 分,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的以心率为推断运动负荷、了 解循环系统机能的简单易行指标。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