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作为减小超长结构混凝土大伸缩裂缝及高层建筑差异沉降的主要处理方式,后浇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后浇带设置或施工措施不合理,则会变为结构受力及变形的薄弱部位,进而严重影响基础结构的整体受力及变形。为此,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封闭,进而保证结构形成一无缝整体。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将结构内永久性变形缝取消,有效控制裂缝,且有利于改善结构性能,为此,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讨论,对工程实践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1 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为 63671m2,215m 为东西向长度,210m 为南北向长度,XXXm2 为其总建筑面积。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2m 为常见跨度。550mm 为筏板基础板厚,2.1m 为基础主梁高度,选用素土回填房心。为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本工程后浇带量多,可从底板、剪力墙及各层楼板穿越,11868m 为其整体长度,因此具备较大工作量。图 1 为后浇带留设划分图,其中,中庭为中间椭圆部位,斜线部位可回填素土。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一)因本工程单层具备较大面积,且留设大量后浇带,在施工过程当中很难做好后浇带防护工作,极易有杂物等落入,且清理比较困难,如无法彻底清理,则会对结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二)楼层高,梁板跨度较大。悬挑状为后浇带断开位置梁板所呈现的状态,当无法稳固支撑时,极易出现梁板上部开裂现象,或后浇带部位下挠等问题。(三)待塔楼封顶、两侧结构单体沉降基本稳定后,即可进行沉降后浇带浇筑施工。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可根据“先回填基槽,后浇筑后浇带”的顺序进行地下室外墙沉降后浇带施工。但因本工程具备较深基层,且土压力过大,往往会增加后浇带临时防护施工困难性。3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于建筑工程而言,后浇带施工质量极为关键,其施工质量如与设计要求不符,将对后浇带的应用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开裂、漏水等问题,危害工程结构安全。为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提升工程质量。(一)底板后浇带施工。为将积水及时、快速排出,可每隔 20m 将一个集水坑设置到底板垫层,300mm 为坑深。为了便于铺贴防水卷材,可将侧壁进行 45°斜坡设置。留置集水坑时,需错开地梁部位,防止对梁底主筋造成严重损害。浇筑过程当中,可同时浇筑集水坑与后浇带。因本工程具备较深基坑,为了避开地下水压力对后浇带位置垫层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