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学员结构素养探讨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分析如下:首先,相关的结构课程,例如“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综合性很强,对“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和“高等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觉非常吃力,学习的兴趣也就不浓。其次,结构类课程教育材料撰写和任课老师通常由结构专业的老师来担任,而授课对象是建筑类学生,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课程的理解存在较大错位,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最后,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老师队伍也相应增多,年轻老师较多,年轻老师多数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缺乏工程经验和教学经验,而结构类课程的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这对年轻老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实践能力和处理工程能力恰恰是现在高校学生的薄弱地地方。只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好、解决好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的结构素养、培育新时代下卓越工程师的目标。二、结合普通类大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1.上好“绪论”课,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绪论课或者概述课是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如何上好第一节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第一节既要对课程进行全面总结,又要告诉学生课程的意义和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完之后会有什么收获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等,当然能否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是最主要的是老师应下功夫的地方。普通大学的建筑学及相关非结构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数学和力学基础薄弱的现象,再加上很多学生重视造型艺术的表现和形式空间语言的表达(认为学习结构用处不大),以及现下多数相关教育材料公式多、图示少等原因导致学生对结构存在畏难心理,学习的兴趣也就不浓。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下列方法:第一个是采纳知名建筑大师的名言。例如,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回答“建筑教育的重点”这一问题时,也提到结构(Structure)或构造(construction)等工程科学是与建筑有密切相关的,理应彻底了解;[1]第二个是以因忽视结构而导致的工程事故为例展开。例如,2025 年 5 月 23 日巴黎戴高乐机场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 2E 终端楼部分坍塌,造成 4 人死亡。调查结果显示该建筑在追求外观以及功能的同时,对新型结构的认识不够、安全系数偏低是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对 2E 终端楼的结构进行深化浅出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 2E 终端楼结构上的几点不足,就如何改善的问题布置作业,从作业中看出每一位学生的答案是不同的,又邀请企业人员一同探讨,从探讨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