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法律责任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法律责任_第1页
1/7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法律责任_第2页
2/7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法律责任_第3页
3/7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法律责任对于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问题,历来为我国法律所严禁。2025 年 1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协议纠纷案件合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生效实行,其中第十三条、十四条对该类问题在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规定,明确了此类情况下承发包双方民事法律责任的范围划分和风险转移界线,这是继《建筑法》、《协议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后,又一调整该类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填补了现有法律法规的局限性,必将对建设工程实践构成一定的影响,也会从一定意义上影响我国未来的建设工程立法。下面将重要针对《解释》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前述法律法规,对此类问题承发包双方的法律责任进行论述,希望会对各位友友有益。一、最高院《解释》中相关规定出台的背景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问题,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是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1993 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协议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工程未经验收,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由此而发生的质量或其他问题,由发包方承担责任。同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协议法》规定,工程未经验收,提前使用,由此而发生质量问题的由发包方承担责任。现在看来,虽然上述规定也许有失于绝对或不尽合理,但明确了相应的质量争议的法律责任,对于防止和解决该类纠纷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上述两部法律法规均已失效,取而代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 年实行,以下简称《〈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协议法》(1999 年实行,以下简称《〈协议法》”以及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25 年实行,以下简称《〈条例》”,)这三部重要的法律法规均规定,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对于发包人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发生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只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责令建设单位改正,处工程协议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导致损失的,依法承担补偿责任,而其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可操作性并不强,也未对承发包双方的质量责任范围进行划分和界定,从这个角度上讲,不能不说是立法上的局限性。那么问题接着就涌现出来了:实践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发包人擅自使用未经竣工验收的工程,其中有的还以此为由拒付工程款,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法律责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