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仔细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县委五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盯住关键要害,靶向解决问题,实行超常举措,碰硬整治扶贫领域突出作风问题,以锲而不舍精神抓好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促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用 1 年以上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仔细查找并切实解决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专项治理基础上,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持续推动,确保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十项规定成果。 三、治理重点及责任分工 深化查找解决政策落实方面的突出问题。 1.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政策措施不到位,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动组织实施不及时不到位。 2.政策创新力度不够,教育资金项目存在“戴帽下达”现象。 3.用常规工作普惠政策代替教育精准扶贫特惠政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不够,将本地或本部门想推动的项目“搭车”到脱贫攻坚中。 3.教育扶贫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缺乏针对性,落实落地差,本单位负责主管的脱贫攻坚项目指导不到位、监管不到位。 4 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实施指导督促不够,成效不明显。 5.对教育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讨论解决不够,制造性开展工作不主动,把矛盾和问题简单上交。 6.乡镇中心校和乡镇政府协作不力、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匹配,脱贫攻坚合力不强。 深化查找解决精准识别方面的突出问题。 7.贫困学生识别不精准,“回头看”工作不深化、不细致,“错评”问题解决不彻底,没有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8.数据资料随意变化调整,数据逻辑不严谨,教育部门数据与脱贫攻坚信息系统数据不一致。 9.档案资料不精准,不法律规范,特别是学生兜底资助资料、财务资料不完善不法律规范。 深化查找解决精准帮扶方面的突出问题。 10.对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户”重视程度不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