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 教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 5 章第 3 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在学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细胞呼吸的条件、产物和类型,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知识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本节教材在简要介绍细胞呼吸概念之后,设计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方法,主动建构知识和概念。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本章节的教材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较多联系,有利于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二、教学思路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讨论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本节教学运用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以及得出结论,沟通讨论等。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通过同桌讨论,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变量,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产物C2H5OH 的检测需要排除由 C6H12O6造成的干扰,这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舍弃对 C2H5OH 的检测。另外,采纳朗威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 CO2的含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室内数字化设备带来的便捷。实验结束后学生沟通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另外培育了他们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制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相关内容,对细胞呼吸知识有一定的浅层次的了解,经过高中前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功能等知识,对细胞呼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对细胞怎样利用糖类还不清楚。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欲望高,但也有部分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不具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