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自我心理调节 老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老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同学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老师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积极应对压力 首先,老师要学会减压。 其次,采纳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二)善于调节情绪 老师如何调节情绪,使自己达到最正确状态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学会控制情境。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点,了解教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同学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观分析自己,正确定位,以适应情境。 其次,运用积极认知。 再次,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最后,注意行为调节。 (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是我们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我们恢复信心。讨论说明,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因此,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乐于合群。 (四)科学用脑 老师的工作以脑力劳作为主,劳作的对象、内容和过程都是复杂的,假如不注意科学用脑,容易引起身体和心理的疲乏。长期的身心疲乏,不仅会导致生理疾病,而且容易造成老师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情绪不稳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如何科学用脑呢?老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适时用脑 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是有差异的,老师要熟悉自己的节律,确定用脑的最正确时间,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 2.交替用脑 (五)积极参加持续教育 积极的参加持续教育也是老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2 老师如何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 老师这一职业是特别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老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人格的形成和进展。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老师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首先:应当拓宽心胸,建立积极平和的心态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 我们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老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甚至有人到老了还发现自己干了一辈子仍然只是一名一般的老师。我们假如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