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1.备教材。备教材就是要深化钻研教材,吃透新课标对全册教材的总要求,把握每一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是同学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老师向同学系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吃透了教材,就能合理地定出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进而合计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教材实际出发。例如,人教版九上数学"二次函数的应用'一节课,教材上安排的例 1 是一个"上圆下方'的窗户最大透光面积问题。我觉得本题难度太大,本地同学又很难看到这种窗户。为此我把它改成同学身边的"上下都方'窗户,这样一方面同学更易接受,另一方面又降低了难度,当然同样能达到原有的教学目标。 2.备同学。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基础状况、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同学统一起来,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备课时,老师应依据同学的具体状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思索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也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同学"吃得香,不肯走',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建立自信,产生成就感。例如在讲授"圆锥侧面积'时,我首先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发给同学,再启发同学积极开动脑筋自行制作各种圆锥,之后又将同学制作的圆锥展示出来。用这种方式引入,一方面使同学在观察制作过程中获得了"圆锥侧面积'的感性熟悉,另一方面"展示'环节促使富有表现欲的同学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提升了思维的敏捷度,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备方法。就是思索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形式,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所教内容。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利于数学思维的激活,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老师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同学的认知心理规律和教学条件,以及同学的能力水平,等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我让同学组织同学计算家庭用电是"峰谷电表'划算,还是"一般电表'划算;同样数量的钱存到银行,是"一年转存'利息多,还是"直接存三年'利息多。又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我让同学走出课堂,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测量,并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这样既能使同学意识到学有所用,又把数学课堂带入到了充满乐趣的天地。 4.备习题。数学老师一般都十分重视学习,数学不像有的学科那样具体,主要是通过习题训练提升同学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及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