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体现师生的互动徒具形式 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虽然也有意识的加入师生互动的形式,但却陷入了徒具形式的歧路上。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不时可以看见老师采纳提问的方式,希望同学涌跃回答,事实却是举手者寥寥,甚至无人举手,在此时此刻,就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时间变得格外漫长,最终,不得不由老师自问自答,以打破这一局面。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老师未能充分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同学的注意力不能够及时跟进,加之数学本身关于思维的要求较高,同学思维一旦脱节,也就谈不上什么师生互动了。 把握无度 老师在引入师生互动时,切忌不能够为了互动而互动,须知互动本身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纳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些老师在引入互动,如采纳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进行提问,却不采纳封闭式的问题对课堂讨论的节奏和范围加以控制,结果如脱缰野马一般,同学们的思维如天马行空,一旦放开即难以约束,不仅使得师生互动成为了海阔天高的漫谈,同时还耽误了教学进度,往往在一个细节问题上纠缠良久,最终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应当作为一种随机发生的形式,而不是一种机械的、固定的形式。老师可以随时依据同学的情绪、教学的状况与讲述的内容开展沟通互动,而并非要硬生生的挤出某一时间段来进行互动,同时,在互动的形式上,既不规避传统的老师与同学间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也要注意通过激励、诱导等方式,培育同学的思维模式,提升同学的学习能力。 2 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一 提升师生沟通的顺畅性 真诚的情感投入是前提,老师关于同学要充满爱心,要把同学看作一个独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同学平等,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课堂上有效地〔沟通〕和有意义的沟通。另外,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练。在课堂上,有声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言,无声语言是肢体语言,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只有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凝练,才能够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更顺畅,才能够使同学更好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反之,模糊、生硬、拖沓的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最大阻力,没有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沟通,也就不可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思想,促进同学的有效学习。 课堂提问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