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颖,激发兴趣 "优良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同学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同学从新课伊始产生激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同学激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索。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熟悉》一课中,老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同学改写为乘法算式。 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同学,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学习。而后,老师又出示 3+3+3+3+2,让同学思索、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同学的讨论与老师及时予以点拨,同学列出了 3+3+3+3+2=35-1=34+2=27 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同学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常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同学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好的情境是兴趣产生的重要条件。 所以,老师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使同学陶醉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同学区分开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我〔制定〕了如下情境:"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建起了一个直径是 20 米的半圆形花坛,小白兔买了 32 米金色丝带,让心灵手巧的小灰兔给花坛系上一圈金色的腰带,可小灰兔绕来绕去总差一大段。 小灰兔认为小白兔私藏了丝带,小白兔委屈的哭了。为此,他俩争吵地喋喋不休。这时我立即提出:"同学们,现在请你做个公正的调解员,为他们说句公正话,想想谁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你把原因告诉他俩,让小猴和小兔心服口服,好吗?'于是,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用手比划,有的实物演示,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最正确答案。通过同学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述,同学如同身临其境,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半圆形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2 培育数学兴趣的方法一 改变数学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的效率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许多老师教数学课就是一味的题海战术,认为这是提升数学成绩的"法宝'。但是换位思索一下,假如老师是同学的话,天天都抱着名目繁多的考试题,做啊做,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这该是多么无聊的学习生活啊!即使是老师也会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