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是提供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旅 游的季节性与旅游时间的集中性在旅游景区表现的极为突 出。尤其在节假日、“黄金周”等特别时期,在许多景区, 旅游人数急剧膨胀,人群密度快速攀升,受景区的道路交通、 设施设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景区容量处于常常 超饱和的状态。景区内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极易导致群死群 伤的重大恶性事故后果。为进一步法律规范旅游景区管理单位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发 生后人员疏散工作,明确处置流程,细化处置要求,提升处 置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因突发事件产生的危害和损失,保护 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城市公共安全,制 定本指引。(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发 生的区域、影响范围以及牵涉的人员数量等信息。评估应急 疏散避险需求,明确疏散撤离范围、方式以及具体的人群引 导措施,尽快发布疏散指令。(二)利用现场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应急广播等安 全警示设施,及时传播应急疏散避险指令和其他警示信息, 引导景区内的游客有序地疏散避险。在第一时间稳住游客的情绪,防止由于恐慌引起人群惊跑,相互碰撞、挤压甚至踩 踏。(三)在景区入处增派警戒人员,阻止景区外部人员 随意进入。开启景区内的相关出入,分别引导疏散,均衡 疏散时间和疏散压力,避开疏散通道及出拥挤。(四)在事发现场的人流流入、流出、汇流点、转弯点、 交叉点等处应设置警戒,实施人工引导分流。对不同方向的 人流应分隔开来,合理引导分流,避开密集的反向人流引起 冲撞、拥挤、滞留。(五)保持良好的安全疏导秩序,要求游客听从指挥, 保持冷静,按规定的线路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防止疏散过程中发生拥挤、踩踏、摔倒等次生事故。(六)及时制止应急疏散过程中发生的逆行、抢行或其 他破坏疏散秩序、容易诱发危险的行为。(七)在紧急疏散过程中,要不断地使用清楚有效的通 讯广播系统,把疏散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游客,并开展心 理安抚工作。(八)对人员疏散撤离过程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并及时 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更新报告疏散撤离情况。(九)视情况,必要时应及时调整疏散方式及线路,或 临时中止疏散。(十)将游客疏散至安全区域,清点总人数,查看游客 有无遗漏或受伤,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