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节教育制度第五节教育目的第六节教育研究方法【标准化自测题】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化自测题】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五节教学方法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七节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标准化自测题】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节学习心理第三节学习理论【标准化自测题】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标准化自测题】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标准化自测题】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第三节中学德育内容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第五节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第六节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标准化自测题】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节班级管理第二节班主任第三节课外活动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第五节教师心理【标准化自测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掌握)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语的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二)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解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具有人类意识,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②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③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贫乏。④教育手段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师范和模仿,无文字和书本。⑤教育目的一致,受教育权利平等。⑥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没有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⑦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与分工。⑧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⑨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①古代中国五帝之大学:“成均”,董仲舒《春秋繁露》(五帝指唐虞之前的时代)。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的形态,《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教之,庠者养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时代,战争打破旧文化垄断,官学衰微。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两家的私学称为当时的显学。秦朝实行文化教育专制,严禁私学,百家争鸣的风气从此结束。汉代教育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其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帛和纸作为数学工具出现。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出具规模。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地主阶级内部“严士庶之别”形成“魏晋经学”。隋唐科举制度,明代以后八股文。清朝废除八股文。②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教中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