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报告有关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进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公德问题成了重中之重。所谓社会公德,顾名思义,就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都应该遵守的普遍道德准则,它事关社会的安定有序。当一个社会缺少社会公德,注定是不和谐不稳定的,其各方面的进展也将受到阻碍。为此,近期特地在辽宁工业大学开展了有关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本次调查实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样本总量为 216 份,猎取有效样本 208 份。有效问卷率为 96%。一.调查者基本情况年龄结构:均为高校学生。学历结构:其中本科 132 人,高职高专:84 人二.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问题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产生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进方案。因而本次调查相对比较全面。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某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观念,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荼毒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有些国民认为中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别的就能够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它工作上不去,或者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悖谬”,势必出现恶性循环式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悖谬夸而大之,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一是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制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提倡不利、不予投资。这悖谬并非今人制造,早在战国时就“有机事必有机心”、“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的论断,以此“证明”社会进展必定带来道德的堕落,从而拒绝使用先进机械。18世纪西方思想家也曾哀叹“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降低”。其实这悖谬割裂了改革与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辩证关系,甚至将改革与其对立起来,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改革就其广义而言是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而进展生产力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或曰狭义的改革。谈到改革,决不能将进展生产力与其它方位的建设和进展相对立。进展生产与道德完善,是有联系的,是互为前提的,而又相矛盾的。然而,改革的结果不是必定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也不会使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生产进展可推动人类道德趋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