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方案一、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二、作业时间 三、作业内容 三、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工作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的检验结果和有限时限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3、作业环境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抢救器具和灭火器。4、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对作业空间进行通风。但禁止用纯氧气对有限空间通风。五、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1、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公司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危害评估应依据 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2、通风公司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实行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3、检测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氧浓度(应在 19.5-23.5%范围内)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4、防护设备公司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