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还是民粹主义? 【内容提要】某些西方学者在毛泽东思想的讨论中,认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因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伪装的民粹主义。本文概括出这种观点得以提出的四个主要依据,即所谓关于历史进展的主观唯心论、所谓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与农民自发意识的推崇、关于革命道路上对农民革命的偏爱和所谓对落后优越性的浪漫主义欣赏,并逐一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民粹主义因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进展。【 正 文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维系我们民族和国家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保证。同时,毛泽东思想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宝,也日益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但是由于观点和方法的偏差,有些学者对毛泽东思想有种种曲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曲解就是认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因素,并有断言,正是这种民粹主义因素在某些方面左右着中国革命的进程。美国学者莫里斯·梅斯纳在其论着《毛泽东的中国及其进展》中说:“民粹观念的冲动曾是革命时代的毛泽东主义的特点。”同时他又认为,在革命胜利后,民粹主义还存在于毛泽东思想中并影响社会的进程。因此他断言:“毛泽东不仅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伪装下民粹主义者而且民粹主义思想和要求还深刻地影响了他修改和运用马克思的方法。”有些日本学者也认为,“毛泽东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俄国民粹主义者”,象“群众路线这个后来由毛泽东定型化的革命观和人生观念,可以从俄国民粹主义中找到它的背景”,“在毛泽东思想背景下有俄国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作为他终生不变的思想上的潜流在持续不断地流动着。”这个观点涉及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进展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扭曲或变形、甚至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本身相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民粹主义是十九世纪后期出现在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思潮,其一系列观点的形成和演变始终反映出小生产者的目光短浅、互相隔绝,对自己单独经营的田园生活方式的依恋心理,它充其量是一种狭隘的、落后的社会主义思潮,是与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的。在哲学上,民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地把适合“人类天性”的社会理想等主观意识看作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认为历史只是人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