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田便线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述 1、编制范围:溪田线施工便线 XTK2+297.64-K2+800,沈丹乙线上行线 K60+800-K63+800。 2、编制依据: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图纸《新建铁路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过渡方案线路平面图 60.8 溪田线接沈丹乙线上行线Ⅲ次施工便线 XT便Ⅱ K2+297.64~XT 便Ⅱ K2+800 线路平面图》;《新建铁路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施 工 过 渡 方 案 线 路 平 面 图 60.8 溪 田 线 接 沈 丹 乙 线 上 行 线 Ⅲ 次 施 工 便 线 XT 便Ⅱ K2+338.13~XT 便Ⅱ K2+800 线路纵断面图》 3、编制原则:坚持施工与运输兼顾,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既有铁;路的运输安全和畅通。 4、工程概况 由于新建乙线在 DK63+200 处与既有乙线交叉,交叉位置高差 3.4m,为保证乙线正常施工,需要将乙线转便线运行,然后施工新乙线。又由于溪田线Ⅰ次便线占用乙线Ⅲ便线线位,为保证本溪站整体施工工期要求,所以将溪田线及乙线同时转便线运行,然后拆除溪田线一次便线及既有乙线,新铺乙线线路。 又由于既有乙线通过太子河 XX 立体交叉换边,因此在施工 BDK62+800-BDK63+800 处便线同时需要将 K60+800 处线路转入本格线位。在 DK63+500 至 DK63+800 处将既有线路进行拨移与乙线Ⅲ次便线连接。 既有沈丹乙线上行线 DK60+800~DK63+800 段线路曲线最小半径为 378m,缓和曲线长120m;沈丹乙线下行线 DK60+800~DK63+800 段线路曲线最小半径为 500m,缓和曲线长100m。上下行线轨型均为 60kg,长轨,Ⅲ型混凝土枕,弹条Ⅱ型扣件,碎石道床,线路最大纵坡 10.2‰。 既有溪田线 XTK2+270—XTK2+800 段线路曲线最小半径为 400m,轨型为 50kg,S-2 型混凝土枕,弹条Ⅰ型扣件,线路最大纵坡 3.5‰。 新建乙线便线起点里程为沈丹乙线 K62+800,终点里程为沈丹乙线 K63+800,全长1.0km。便线最小半径采纳 510m,缓和曲线长 90m,最大纵坡 7.5‰,限速 45km//h。由于受线路纵坡调整影响,BDK63+100-BDK63+200 公里处需要利用封锁时间拆除溪田便线,然后落道,最大落道量 1.0m。平面位置最大拨量 4.5m。线路钢轨采纳 50kg,扣件采纳弹条Ⅰ扣件,XⅡ 型混凝土枕。每公里铺设 1760 根。道床厚度采纳 0.35m 碎石道床,Ⅰ级道碴。路基面采纳 4%单斜面,路基半宽 4.0m,路肩外侧设置排水沟,沟宽0.4m,沟深 0.6m。水沟外侧设 2.0m 平台。轨料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