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摘要:生态国土建设是将自然资源工作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高度,发挥主力军作用。生态国土丰富和拓展了自然资源的内涵,有助于推动传统资源观和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空间管制和生态管护的融合进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本文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进行讨论。关键词:生态文明理念;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1 生态修复的进展历程生态修复讨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00 年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当时欧美各国普遍重视山地、森林和草地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开启了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活动的先河。例如,20 世纪 30 年代北美大平原的“黑色风暴”使美国和加拿大认识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开展了数十年的“大平原”生态修复工程。20世纪 50—60 年代,全球范围以内的资源过度开发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欧洲、北美开展了一些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矿山复垦、水土流失治理、森林恢复等生态系统修复的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975 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召开了题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就生态修复的原理、概念和特征问题进行了深化讨论和探讨,这是国际上第一次专门系统地探讨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等许多重要生态学问题的学术会议。1987 年,国际生态恢复学会在美国成立。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进展,生态修复受到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并提出了颇多生态修复技术。2025 年,国际生态恢复学会提出“生态恢复(EcologicalRestoration)是协助已退化、损害或彻底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改善的过程”,该提法基本达成了国际学界对生态恢复的一致共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的进展。如今,生态修复工作在全球仍处于一个快速推动阶段,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正成为陆地和水生环境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焦点。中国相关生态修复的内容和对象常以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植被恢复、矿山复垦等为主,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国土综合整治等都融入了生态系统恢复的内容,但多数都是以某一具体的、特定的小范围展开,亦稍有扩展至小流域的完整自然地理单元层面。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已陆续开展了诸多水土污染治理、土地复垦等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但直至 21 世纪初,一直未能受到学者、政府以及民众的足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