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 18 标南洲站沥 站区 间平纵断面〜及洞门设计布置图;2、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 18 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 建筑物调查〜报告;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 18 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 区间盾构推〜动监测方案;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法律规范》(GB 50299-1999 ) (23 年版);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法律规范》(GB 50446-28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法律规范》(GB 507-2025 )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南洲站~沥 站区间(简称“南沥 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本次设计起点为南洲站,终点为沥站。根据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铁广佛建会【2025】68 号会议纪要,盾构 从南洲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再根据拆迁情况而实施从沥 站始发,中间风井 吊出.起点为南洲客运站、向东南方延伸,途经南环立交、沥 水道,进入沥 村。 区间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7.87〜10。32m,沥 村沿线密布建筑物群.盾构区间上方主要有南环高速公路等构筑物;沿线两边主要有南洲大酒店 (A7)、大量居民房等建筑物。工程由两台① 6250 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先后施工上行线 和下行线隧道,盾构从南洲站东端头下井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两条隧道构成,区间最大覆土厚缁 2.2 米,最小 覆土 9。5米。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 350 米,线间距约 12。5 米。线路纵坡设计为 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9%。。本区间穿越海珠区南洲街三 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穿越土层主要为 <3-1>冲洪积层一砂层、<3-2〉冲洪积层-砂层、〈4 — 1〉冲洪积层一粉质粘土、〈4-2〉 河湖相沉积层-淤泥质土、〈5-1>可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5 — 2〉硬塑状残积层 一粉质粘土、〈6〉岩石全风化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中风化带、〈9〉岩 石微风化带。2。2 土层特征区间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由〈3 —1>、<3-2〉、<4 — 1〉、〈4 — 2〉、〈5 — 1〉、<5-2>、 <6〉、<7〉、<8〉、<9〉等组成,地质条件复杂、坡度大、所经过建构筑物种类多, 施工难度大(见图 2-1)。场地地层分布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图 2-1根据详勘资料,结合区间地质纵断面,共划分为 9 个岩土层,个别土层再细 分亚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