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与国企整改思路 中国经济进展到今日出现许多新特点,很多人难以把握今后的进展方向。例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问题讨论中心主任林毅夫最后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经济在 1997年取了''''软着陆''''成功的成就,然而,巿场疲软、激活乏力的现象接踵而来,零售物价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连向来最具活力的乡镇企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虽然中国政府几度下调利率,放宽信贷,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但1998 年的经济增长率并未达到预定 8%的目标。1999 年的经济增长情况估量不会比1998 年好。到底这祇是短期的调整,并为未来长期、稳定、快速、持续的进展做好准备,还是预示着以渐进方式进行体制变换的改革策略已走到尽头,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即将结束,渐进改革积累下来的矛盾将会总爆发,而使过去 20 年来中华民族建设成就毁于一旦"林毅夫先生的思考代表了一批学者专家的看法。 企业界是否高屋建瓴地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呢?另外,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1998 年经济增长实现%来之不易,但存在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方面是国有经济低效运行,各种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另一方面是生产相对过剩,巿场需求对生产的制约日趋明显。因此,中国经济能否在本世纪内最后两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是各方面都关注的热点问题。 总的经济状态 分析中国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进展,中国是个穷国,要尽快脱贫致富,这导致了进展成为中国的主旋律;二是体制改革,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巿场经济转变,要变革的东西特别多。从进展方向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良好,但的确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些进展战略需要修整。在改革方面,我们命中注定处在一个调整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恐怕还要持续 15-20 年。总的说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技术,结构和体制加速变革的前夜,改革的任务十分沉重而艰巨。那么从进展和改革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目前处在甚么状态呢? 1、从总量上看,由于进展速度过快,这两年开始出现生产过剩,由此导致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例如,今年上半年生产纯碱礛 383 万吨,供大于求进一步加剧。为此,国家经贸委要求纯礛行业实施生产总量控制,要比上年减少 5%。44 个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总量将控制在 692 万吨左右。再如,中厚板钢材近年来由于生产过剩,价格大幅下滑,大部分生产企业处于微利和亏损境地。当然,行业进展也不平衡,某些电子产品的增速仍然达到 50%。 2、从速度上看,中国经济过剩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