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A卷(共100分)1.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本套试卷上不能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shài)的小麦,不停的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hùo)上麻雀粪了。B.长髯(rán)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黝(yòu)黑的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C.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扑向灯火,最后终于死在灯下,浸(jìn)在油中,在一瞬(shùn)间成了一撮(cuō)灰。D.刹(shà)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2、下面句子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B.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C.潮水涨来时,我拥报着她。D.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他楞了半天,翻来覆去的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赵括仅仅因为看了几本“兵法”,就在赵王面前夸夸其谈,赵王居然头脑发热,把兵权交给了他.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C.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的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D.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行走)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大)C.媵人持汤沃灌(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5.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余虽愚虽有千里之能B.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C.门人弟子填其室其真不知马也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自己求学意志的坚强。C.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D.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第Ⅱ卷(其它类型题共82分)三、翻译默写题(共10分)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1)补出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①人生自古谁无死,。②,举杯消愁愁更愁。③,松柏有本性!(2)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城市绿墙宋淑运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