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考点第一部初中一年级地理一、认识地球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经度划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表示的字母:东经E、西经W,变化规律:由0°向东西逐渐增大到180°;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3、纬度划分界线:赤道(0°纬线),表示的字母:南纬S、北纬N,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增大到9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4、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5、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产生。6、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四季变化现象。7、知道五带名称有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到五带的分界线。(1)北寒带与北温带之间的是(北极圈)(2)热带与北温带之间的界线是(北回归线)(3)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是(南回归线)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北极的现象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极昼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极夜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长夜短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短夜长(4)南温带与南寒带之间的界线是(南极圈)二、学用地图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会辨认方向。2、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种类: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选择世界政治地图。3、图幅面积相同时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部位的名称①山顶④鞍部⑤陡崖5、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三、陆地和海洋1、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运用地图识别和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位置。A亚洲B欧洲①太平洋C非洲②印度洋D北美洲③大西洋E南美洲④北冰洋F大洋洲G南极洲指出下图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大洲和大洋。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欧洲⑤亚洲⑥大洋洲⑦南极洲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面积最大的大洋)D印度洋3、亚洲是陆地面积最大的洲,大洋洲是陆地面积最小的洲。4、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5、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6、地球表层由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的。7、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8、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四、天气与气候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2、能够识别晴、中雨、大雪、雷阵雨、沙尘暴等天气符号。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北极的现象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极昼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极夜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北极的现象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极昼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极夜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北极的现象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极昼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极夜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北极的现象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极昼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无②冬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