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摘要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原发性肝癌。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在国内外呈明显上升趋 势。因发病隐匿,侵袭性强,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肝内胆管癌预后极差。国 家科技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专家组基于国内外本领域讨论获得的 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特制订《肝内胆管癌外科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 版)》。该共识针对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发病 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疾病分期、外科治疗、辅助治疗, 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进行系统阐述,旨在法律规范、普及和提高 对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水平,改善该病总体预后。肝内胆管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占原发 性肝癌的 10%〜15%。近 30 年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 显上升趋势。肝内胆管癌发病隐匿,极易侵犯肝脏周围器官、组织和神经, 发生淋巴结和肝外远处转移,大部分病人确诊时通常已处于晚期,缺乏有 效治疗方法。对于部分早期肝内胆管癌病人,肝切除治疗已获得广泛肯定。 然而,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肝内胆管癌术后仍然极易复发和转移,病人 术后 5 年总体生存率为 25%〜40%,预后远差于肝细胞癌。近年来肝内胆管癌的基础和临床讨论有较大进展。为进一步法律规范和普及肝 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该病治疗水平,由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防 治重大专项课题“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个体化和新策略研 究”专家组发起基于国内外本领域讨论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本课题 资助下取得的讨论进展,并结合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制订《肝内胆 管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 版 ) 》 。 参 考 评 估 、 制 订 与 评 价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 GRADE )系统。本共识将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分为高、中、低和极低 4 级;将治疗建议分为强烈建议和一般建议 2 级。一、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和筛查目前对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讨论报 道,以下因素可能与肝内胆管癌发病相关,但也有部分病人的病因不明。1.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已被普遍接受。 肝内胆管结石高发于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尽管既往在西方国家较为少 见,但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肝内胆管结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