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自然灾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安全饮用水和食品供给出现隐患、灾区环 境卫生和人群居住条件恶化、人群与病媒生物接触机会增加、人流 动性大及卫生可及性降低等风险要素改变,都会增加灾区传染病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为了快速、有效地识别不同灾害在不同 阶段受灾地区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为科学、 有效地制定针对性的灾区卫生防控措施和应对方案提供依据,疾控机 构应该适时在灾区开展自然灾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工作。一、概述及适用情形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特定区域、时间内识别可能发生的 自然灾害种类及其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继而识 别特定自然灾害发生、进展各个阶段的公共卫生风险问题或风险要素, 描述各风险问题或风险要素对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后果的严 重性及其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评价风险等级。根据不同风险问题或 风险要素的等级与分布特征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本指南适用于在自然灾害应急准备期、应急响应期以及评估总结期 的某个时间点或多个时间点对潜在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进行评估。在自然灾害应急准备期,主要是根据本区域既往自然灾害的 发生情况,侦检出本区域在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传 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薄弱环节,对完善灾前卫生应急准备提出 建议。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是为科学指导灾后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对工作,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综合评估灾后可能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风险,并结合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和卫生应急能力,提出灾后卫生应急策略和措施。首次灾后评估建议在灾害发生后 72 小时内进 行,并根据灾后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适时在响应期 和评估总结期持续开展。二、评估目的在灾害事件发生进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不用的需求和不同的评估 议题,搜集受灾地区地理经济社会人文背景信息及受灾害影响情况; 了解灾区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灾害不同时 间段灾区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风险和人群健康危机;评估受灾地区传 染病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并提出初步的管控风险建 议和卫生防病策略。三、评估方法通常采纳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系统数据分析等对可获得的现有 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