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49]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50讲中国古代汉字与绘画一、选择题1、(2018·绵阳)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变的含义指(C)A、字体的笔画顺序B、字体的结构部件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解析】:篆书字体富于图案美,楷书方正严谨,二者笔画顺序不尽相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演变,字体结构更加方正严谨,故B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了篆书的书写方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古代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无从了解民族精神,故D项错误。2、(2018·河南八市)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解析】:马字字形写法的变化,体现不出书写工具不同,故A项错误;书写材料变化影响不到马字写法的变化,故B项错误;马字字形由繁到简的变化反映出过于复杂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马字字形的变化反映出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降,实用功能上升,故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故D项错误。3、(2018·河南名校联盟段考)以下是某艺术节上展出的几幅日本、韩国友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体现中国书法(A)A、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B、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C、在书写上已经规范化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材料中反映了韩国、日本对中国书法的研究,说明中国的书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故A项正确;书法重在强调其艺术性,并非是实用价值,故B项错误;书法艺术讲究多样,不能说明规范化,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书法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4、(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参下图)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C)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解析】:材料绘画虽然属于佛教题材,但不能代表唐代社会佛教传播程度,故A项错误;唐代市民文化繁荣带来通俗文学的发展,但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与市民需求无关,故B项错误;佛教题材在中国绘画中出现,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佛教传入中国,故C项正确;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不能反映社会政治状况,故D项错误。5、(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C)A、社会危机的加深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倡导【解析】:两宋时期并没有相较以往更明显的社会危机,故A项错误;科技的发展并不会导致画家对生活体验的变化和艺术风格的变迁,故B项错误;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故C项正确;两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对绘画风格的直接倡导,故D项错误。6、(2018·湖南重点高中)下图是元代倪瓒的作品,对此他曾解嘲道:“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说明倪瓒(B)A、思想中有辩证法特点B、这一作品属文人写意画C、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D、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解析】:倪瓒说的是评价其作品时的判断标准,不是辩证法思想,故A项错误;按照倪瓒的意思,他的作品“聊以写胸中逸气”,主要是表情达意,“岂复较其……哉?”,并不在意事物外形的准确性,故B项正确;虽然材料中出现“胸中逸气”,但是并没有“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心学的关键信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