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题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2 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的伟大精神。3.从字里行间体会在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勇豪迈的气概。教学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大无畏的精神和勇豪迈的气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渡、索”3 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3.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具准备朗诵录音。片段。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 2】2. 了解诗体:每一首诗是 8 行,每一行 7 个字,第 2、 4、6、 8 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3.关于,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 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历程会用?(难)(板书: 难)途中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 路。现在 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缓慢):了解历史,导入 新课,使学生先进入 一种学习氛围,能够 有激情地进入到学 习中 去 , 建 立 知 识 结 构。新课教学()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正音:谁同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 3 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 是正确。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 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 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 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 组内讨论沟通,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 还不理解呢?预设:(1)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云暖”和“铁索寒”意思。“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3.明确诗意:【课件 5】不怕万里 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 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 浪,而气概雄伟的乌蒙山,在 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 的小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给 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 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