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会计管理众所周知,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最 基本的层次包括会计对象、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间层次包括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最外层是经过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形成的财务报 告。其中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计量是整个财务会计概 念框架的理论基础,并且三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因此,整个会 计概念框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在金融危 机下,企业破产清算或者兼并重组的案例越来越多,并且由于技 术进步和知识经济进展的如火如荼,这种案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 势。同时现有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之上 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存在诸多疑问。各国的会计准则以及会 计法规相继制定会计师对企业管理能力进行职业推断的程序和 方法,并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能力存在强烈置疑的企业出具 非标准的审计报告。本文的目的就是对金融危机时的重要会计问 题进行深化讨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讨论成果,能够促进 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1. 金融危机下的会计目标讨论金融危机下的会计管理,首先必须要对财务会计概念框 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因为要素的计量处于概念框架的最外 层,采纳什么样的计量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整个概念 框架的影响。其中讨论会计要素的计量首先要从对会计目标的研 究出发,从而了解会计信息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质量要求,在此基 础上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会计计量。当前无论受托责任学派 或者决策有用学派,实际上都存在很明显的弊端。前者过分关注 出资者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后者却恰恰 相反,在满足了资本市场各方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却忽略了出资 者对出资者对管理层受托责任的监督和评价。因此,笔者认为这 两种理论实际上都走向了极端,无法与实际的经济环境充分兼 容。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当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的不 确定性时,管理当局通常会实行改善的措施,通常包括处置资产、 售后回租资产、取得担保借款、实施资产置换与债务重组、获得 新的投资、削减或延缓开支、获得重要原材料的替代品以及开拓 新的市场等。但是以上任何一种改善的措施成功与否仍然存在巨 大的不确定性,现实当中众多的公司清算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明 证。因此,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环当中,作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