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示方法中钢筋的标注:一般采纳引出线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标注方法:1。标注钢筋的根数、直径和等级:3①203:表示钢筋的根数①: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20:表示钢筋直径2。标注钢筋的等级、直径和相邻钢筋中心距①8 @ 2:①: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8:表示钢筋直径@:相等中心距符号2:相邻钢筋的中心距(< 2mm )各类钢筋的表示方法1.梁箍筋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 加 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 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 数应写在括号内。例:A10-1/2 (4),表示箍筋为 I 级钢筋,直径*10 加密区间距为 1,非 加密区间距为2,均为四肢箍。A8-1 (4)/150 (2),表示箍筋为 I 级钢筋,直径*8 加密区间距为 1,四肢箍, 非加密区间距为 150,两肢箍。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 ”,而是用"-七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纳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 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 肢数。例:13A10-150/2 (4),表示箍筋为 I 级钢筋,直径*10 梁的两端各有 13 个 四肢箍,间距为 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 2,四肢箍。18A12-120 (4)/2 (2),表示箍筋为 I 级钢筋,直径*12 梁的两端各有 18 个四 肢箍,间距为 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 2,两肢箍。2.梁上部贯穿筋或架立筋梁上部贯穿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 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例:2B22 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 2B22 为贯穿筋,4A12 为架立筋。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穿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 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例:3B22;3B20 表示梁的上部配置 3B22 的贯穿筋,梁的下部配置 3B20 的贯穿 筋。3.梁支座上部纵筋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 6B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 4B25,下一排纵筋为 2B25。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4/2 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 错误。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