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灭草原理知识1 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除草剂必须被杂草吸收和在体内运转并与作用靶标结合后,才能发挥其生理与生物化学效应,干扰杂草的代谢作用,导致杂草死亡,由于除草剂品种特性及使用方法不同,杂草对其吸收及运转途径也不同。1.1 茎叶吸收叶片是吸收除草剂的重要部位,凡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主要通过叶片吸收而进入植物内部。除草剂在叶片上的粘着与展布情况决定于叶表面的可湿润性和溶液的表面张力。单位叶面积上除草剂雾滴实际覆盖面积影响药效,通常,叶面处理剂的雾滴覆盖密度要比土壤处理剂或杀虫剂、杀菌剂要大些。落于叶表面的雾滴必须通过以下几个阶段进入细胞质。①渗入蜡质(角质);②渗入表皮的细胞壁;③进入质膜;④释放于细胞质中。角质层是覆盖于叶片表皮细胞的蜡质形成物,它是一种均匀、连续、少孔隙的半透性膜,不溶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其组成与结构导致既具有亲脂途径,也具有亲水途径。除草剂通过角质层的扩散有三种途径:(1)通过分子间隙渗入;(2)水溶液溶质通过水与类脂物之间充水的果胶通道移动,这是水溶性溶质扩散的主要途径;(3)油与油溶性物资直接通过蜡质部分移动,这是油类与油溶性物质直接通过的主要途径。除草剂渗入角质层是一种物理过程,直接受植株含水量、PH、载体表面张力、雾滴大小、除草剂分子的特性以及角质层构造与厚度等因素的影响。首先,除草剂的极性是一个关键因素,极性中等的除草剂分子比非极性或高度极性的分子易于渗入角质层,完全非极性的分子积累于角质层的蜡质成分中而不能通过,极性过强的除草剂分子与水具有高度亲合性亦不易渗入。其次,未解离的除草剂分子比其离子易于渗入。极性与非极性除草剂进入叶片的通道.图 1)叶片表皮细胞的外细胞壁与角质层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渗入角质层的除草剂是通过外壁胞质连丝而通过细胞壁的,通常水溶性物质易于通过细胞壁,而亲脂性物质渗入细胞壁要比通过角质层更为困难。[E 蛙辨丸逾饪I 加律歧适乳地您图 1 叶片角质层-细胞壁-质膜的构造与除草剂的吸收通过细胞壁的除草剂分子或离子被吸附于质膜外表面,再通过扩散作用穿过质膜或借助于质膜内陷形成小泡而通过细胞啜入进入细胞质中。水溶性分子通过质膜的速度与其分子大小负相关,脂溶性分子通过质膜的速度与其脂溶性正相关,与分子大小无关。通过质膜的除草剂停留于细胞质或液泡中,或者再通过胞质流动向植株其它部位运转。除草剂通过原生质膜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线粒体内氧化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