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1页
1/5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2页
2/5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3页
3/5
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导学案 【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知识梳理】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2、经济基础: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进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 ① 经济上进展 。② 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 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2)进一步进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 世纪 90 年代)① 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② 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③ 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① 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亮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② 代表人物及主张: 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进展民族资本主义。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⑵ 主要内容:① 下诏、迁都、练兵,拒约再战——权宜之计。 ② 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③ 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⑶ 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 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② 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2、进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① 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问题导引 1.中国早期维新派形成的原因、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分别怎样?问题导引 2.维新派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主张分别怎样?问题导引 3.为什么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到了政治实践?② 建立政治团体:1895 年 8 月,由 出面在北京组织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