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OB5 0 3 0 0-2 0 1 3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254、〈〈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 CECS4 0 92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85 02 02-2 26、〈〈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6」8〉〉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啮合接头技术规程)BJ 1 5-6 3-2 0 088、〈〈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法律规范〉DBJ 1 5-6 0-2 8二、工程概况:1、**教学楼工程施工总承包位于路。总建筑面积为 4129 平方米,建筑基地面积为 1 2 04 平方米。本工程为一新建小学教学楼地 4_层,建筑高度 16. 50 米。配套设施包括红线范围内本标段的室外园林绿化及市政配套道路。2、地质情况: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本场地之地基由人工填土 Qm 以第四系冲淤积土 Qa 以风化残积土(Qel)和及古近系始新统华涌组(E2h) “红层”碎屑岩组成。人工填土为素填土,第四系冲淤积土主要为淤泥。古近系始新统华涌组风化基岩,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局部有泥岩,埋藏较浅;局部存在“软、硬”夹层现象。综合本次勘察钻孔资料,工程地质剖面总体分 7 层[[(1)(〜7)],再将夹层分 1 个亚层(5-1);现自上而下综述如下:。1、人工填土( Qml )(1)素填土:全场地 15 个钻孔均有揭露,见附表 2 “工程地质剖面分层数据统计表”(下同)。层厚 1.90〜4.30m,平均 3.47m。孔高程 8.24〜8.66m,平均 8.48m。填土层呈褐红色、浅红色、紫红色、灰白色、褐黄色及灰黄色等;由山岗风化残积土组成;均匀性差;基本压实,属多年前填土。局部上部 15cm 为混凝土地板。2、第四系冲淤积土(Qal)淤泥质土:在场地内局部分布,见于 DZK1〜DZK5、DZK7、DZK14 等共 7 个钻孔。为本场地浅部软土层。层厚 1.50〜5.40m,平均 3.51m。层顶埋深 3.90〜4.30m,平均 4.13m;层顶标高 3.94〜4.61m,平均 4.26m。土层呈灰黑色、灰色及黑色,含粉砂及有机质,味臭;饱和,流塑。局部夹粉质粘土及粉土。3、风化残积土(Qel)风化残积土为本场地的主要土层,分为残积粘性土、残积砂性土。(1)残积粘性土(粉质粘土):场地内钻孔除 DZK2、DZK3 钻孔未有揭露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层厚 0.80〜10.20m,平均 5.93m。层顶埋深 1.90〜9.70m,平均 4.52m;层顶标高-1.41〜6.73m,平均 3.98m。土层呈褐红色、浅黄色、暗红色、褐黄色、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