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复习纲要 第一章考试要点 一、计算机的进展 自从 1946 年 2 月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鼻祖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以后,短短 50 年里,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学术界常常使用器件(硬件)划分计算机的进展史,如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7~1957),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目前提出了所谓的第五代(或新一代)计算机。 从 1946 年到 50 年代后期(1946~1957)为电子管计算机时期。计算机的元器件重要由电子管(vacuum tube)组成。其特点是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低。如 ENIAC 占地 170m 2 ,重达30t,功耗为 140kW,有 18000 多个电子管,每秒钟能进行 5000 次加法计算。这一阶段,计算机重要用于军事、国防等尖端技术领域。除了 ENIAC 以外,1945 年左右,冯?诺依曼等人在研制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时,提出了存储程序(stored-program)概念,奠定了以后计算机进展的基石。IBM 公司 1954 年 12 月推出的 IBM650 是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从 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中期(1958~1964)为晶体管计算机时期。自从 1947 年晶体管(transistor)在贝尔实验室诞生后,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电子革命。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的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也使计算机在科研、商业等领域内广泛地被应用。第二代计算机不仅采纳了晶体管器件,并且存储器改用速度更快的磁芯存储器;与此同时高级编程语言和系统软件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代表重要有 DEC 公司 1957 年推出的 PDP-I、IBM 公司于 1962 年推出的 7094 以及 CDC 公司 1964 年研制成功的 CDC6600。1969 年 CDC 公司研制的 DCD7600 平均速度达成每秒千万次浮点运算。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1965~1972)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一代和第二代计算机均采纳分离器件(discrete component)组成。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的出现,宣告了第三代计算机的来临。由于采纳了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的制导致本迅速下降;同时由于逻辑和存储器件集成化的封装,大大提高了运营速度,功耗也随之下降;集成电路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内各部分的互联更加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