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四川省评标专家培训《招投标案例分析》[案例 1]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公告发布媒介选择[案例 2]招标公告发布后调整资格条件[案例 3]工程施工招标项目资格审查[案例 4]资格审查结果分析[案例 5]确定工程施工联合体资格[案例 6]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的发出[案例 7]投标文件接收条件及检查[案例 8]开标组织过程及特别事件处理分析[案例 9]开标、评标分析[案例 10]某工程系统设备评标结果分析[案例 11]评标委员会澄清内容分析[案例 12]评标汇总后违规重新发放评标表格[案例 13]中标候选人非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案例 14]合同签约违规调整中标价[案例 15]综合性案例[案例 1]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公告发布媒介选择[背景]某地区一个总投资额 4500 万元人民币的政府办公楼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 24000m2,其地下 2 层,地上 8 层,檐口高度 42.00m,招标人采纳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项目施工招标。招标公告编制完成后,招标人为了充分吸纳潜在投标人,分别在当地的有形建筑市场、该省日报、《中国经济导报》和《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在当地的有形建筑市场和《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上发布的招标公告为全文,同时为了减少招标公告的发布费用,招标人对在该省日报和《中国经济导报》上发布的招标公告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减,注明了招标全文见《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并规定在购买招标文件的同时,潜在投标人须提交 50%的投标保证金,即 8 万元(人民币)后才能够购买,以保证潜在投标人购买招标文件后参加项目投标,防止招标失败。针对招标人的上述做法,有以下三种观点:A、招标人选择的公告发布媒介符合国家、行业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如《中国经济导报》为国家指定的招标公告发布媒介,《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为建设部指定的房屋建筑工程招标公告的发布媒介;B、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公告不能仅在《中国经济导报》上发布,还应该在《中国建设报》上发布;同时,该项目招标公告还需要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发布;C、要求潜在投标人在购买招标文件的同时提交一定比例的投标保证金,可以有效防止招标失败,从而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招标成本。[问题](1)国家指定的招标公告发布媒介有哪些?(2)分析上述三种观点正确与否,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招标人在上述发布招标公告过程中存在哪些不正确行为?为什么?[参考答案](1)《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