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线索一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线索三 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1线索四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第 18 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与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2)精耕细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唐代出现了曲辕犁。(3)灌溉工具:有翻车、筒车等。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铁器的推广对兴修水利及灌溉工程方面的作用巨大。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上古时代的大禹治水;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的漕渠、白渠等,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1)井田制① 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② 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土地私有制①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② 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③ 影响:导致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统治者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自耕农的出现及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