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2.春秋战国时期,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3.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往来密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4.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5.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历代城市发展特征自周秦迄唐代① 商业的发展: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与民居隔开② 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③ 城市布局:唐都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① 商业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还出现了夜市、晓市和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② 城市职能: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新型城市崛起①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②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明朝对外交流明朝初期的皇帝并没有急于赶走在中国居住的大量外国人,而是允许外国商人在受到严密监管的港口城市泉州和广州从事贸易活动,在那里他们用珍珠、宝石、香料、棉织品以及玳瑁壳、兽皮之类的异国产品,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手工产品,明朝初期还展示了宋朝时期建立的强大的中国海军,允许中国的商人参与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海外贸易。——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核心论点:明初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的政策,允许外国商人和中国商人在有限的范围内做生意。 1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2.表现(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2)西汉时期: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官商分利政策。(4)明清时期: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3.影响: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核心论点:农业与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