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 小额信贷对农户借款决策、借款额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NGO 小额信贷对农户借款决策、借款额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 要: 笔者利用 NGO 扶贫贷款调查数据,采纳配对样本多项选择 Logit模型,对 NGO 小额贷款介入前后贫困农户借款决策、借款额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接受 NGO 小额贷款后,贫困农户借款发生率和借款总额明显下降,单户借款额度却相对上升;农户主要借款途径由私人借款转向农村信用社和其他渠道。实证讨论显示,除户主个人特征、家庭人口构成等内在因素对贫困农户借款行为影响显著外,农村金融供给状态也是重要的外在性影响因素。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私人借贷成为贫困农户借款的主要供给者。NGO 小额信贷通过提升贫困农户的经济能力来转变其借款行为,在农户借贷途径由私人借贷转向信用社借贷过程中发挥着“助推器”作用。 关键词:贫困农户;借款行为;NGO 小额贷款 基金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ZST12-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2025QR53) 作者简介:李菲雅(1982-),女,江苏扬州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数理统计讨论。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25)02-0038-06 收稿日期:2025-04-14 农户是农村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者,其进展需要靠金融资源的支持。在目前农村金融资源配给有限、农户信贷需求抑制条件下,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有效满足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融资需求,是消除农村贫困、促进农村进展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问题提出 有效的金融支撑是促进贫困农户进展的必要条件。20 世纪 70 年代,由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珉银行,通过有效的信贷约束机制,为穷人提供微型贷款,帮助穷人进展生产、脱贫致富。目前,这种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并提供小额度持续信贷服务的形式,已经从世界某些区域扩展到几乎整个进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杜晓山,2025;李明贤 等,2025)。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小额信贷作为我国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由各种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实施,并逐渐在大多数地区推广。作为缓解贫困农户金融抑制的方式,小额信贷对贫困农户的借款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贫困农户的贷款偏好看,冯旭芳(2025)认为,非正规信贷具有贷款形式简单、灵活方便及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