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新)资料《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对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最后,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 ‘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究自然的愿望。 目标预设: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自然界生物给人类的启发,体会人类不断探究的精神。 2. 学会本课中的 8 个生字,会认“鲸”,读准文中多音字。理解“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 3、理清课文脉络,感受课文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课文第 3 自然段,感受科学小品文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感受科学小品文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文中“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 设计理念: 课文题目暗藏玄机,我因势利导,以理解题目导入,让学生明白人类的老师就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然后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例子朗读感悟,理清文章脉络。第三段作为重点进行讲解,给予方法,凸显学法,为学生学习其余两段打下 1 基础。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系总分总结构,第三、四、五自然段为课文的重点。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教学本文,可按如下思路展开: 1、谈话导入,大胆质疑;2、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3、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4、自主、合作学习第 3 段,充分沟通掌握学法;4、五.识记生字,写好笔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大胆质疑 1.同学们,提到老师,大家都不陌生,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当老师呢?(是的,有着渊博的知识,能够使我们受到启发的) 2、今日我们来认识一群特别的老师,就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a、为什么“老师”用引号? b、人类的“老师”是谁?……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