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4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 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感觉的含义: 感觉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的特性: 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有两种形式: 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 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 知觉的含义: 知觉指大脑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的过程。 知觉的特性: 1、 知觉的理解性; 2、 知觉的选择性; 3、 知觉的整体性; 4、 知觉的恒常性。 二、 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 响因素。 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影响因素:(□ 简答题) 注意对象的特点 个体因素 活动目的与组织 三、 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 1、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逻辑记忆); 动作记忆。 2、 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 3、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 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 4、 记忆按感知器官可分为: 视觉记忆型 听觉记忆型 嗅觉记忆型 味觉记忆型 肤觉记忆型 混合记忆型 5、 按意识类型可分为: 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 1 有意回忆。 记忆的过程: 在记忆的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完整统一的过程。 遗忘的含义: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确认。 遗忘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1885 年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指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