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学问 ①、理解重点词语: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朝等。 ②、学习文言句式: ……孰与……?宾语前置,壮语后置。 ③、理清课文的思路和构造,学会类比说理的方法。 2、背诵全文 3、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在老师指导下,以争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应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但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多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将有关的词句学问问题、练习、补充资料适时展现给学生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课型和课时 自读课,两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争论法。 3、练习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现: 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 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 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 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导;耆艾修之;而後王 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问题:厉王为什么会被“流於彘”? 明确:周厉王暴虐无道,用高压手段乃至杀戮来镇压人民的批判,他不听召公的劝谏,结果被人民放逐,遭到灭亡的下场。我们今日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贤臣邹忌讽喻明君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力强盛的故事。 二、解题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欣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提醒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说齐威王承受意见、接受建议。 三、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