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年关上海市成功教育东沟实验中学 方晴教学目标1. 从小说故事中认识 1930 年代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2. 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妙处,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同情心。说明:本文节选自茅盾的《林家铺子》。《林家铺子》写于 1932 年,它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故事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缩影。《年关》是其第四章,写了林家铺子面临的种种逼迫:战争形势的紧迫,党棍官僚的敲诈,上海客人的坐索,钱庄的“收庄票”,同业的中伤,四乡的欠款收不上来……集中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下,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作为一段历史,一种社会现象,应当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加以了解和认识。作品中的林先生是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小商人,在“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淡”的逆境中又被党棍官僚敲诈勒索,最终难逃倾家荡产的惨苦结局。在节选文字中,作者对其寄寓了深深的同情。林先生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真实生动,显示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在小说的学习中,把握人物形象是关键。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味有表现力的语句、语段等方法,逐层、渐进地理解作者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2. 难点:认识文本中主人公难逃厄运的必定性。说明:节选文字生动而凝重,文中人物虽熟谙生意经又老实本分,但却厄运连连。对于如此沉重的题材,初中学生恐怕很难一下进入文本,因此教学的重点设计为以品味、逐层、渐进把握人物形象为主的方法。节选中还没有明确林家铺子的倒闭、林先生的“出逃”结局,但这个结局的必定性已含在所选文字中。让学生明确这个必定性,对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有大必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渲染气氛导入新课1.解释“年关”:旧例在农历年底结账,欠租、负债的人觉先由学生说,后老师明确“年关”含以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得过年像过关一样难,所以称为年关;家境窘迫,过年如过关。义。感受课文的基调。自读全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年关。读文的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无法解决的在书上做好标记以求大家共同解决。(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请同学用一个词或一简洁语句概括自己对课文中描写的“年关”的理解。1.(1)学生自读课文,并借助工...